在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电影的创作还是学术研讨,对待电影的娱乐性都十分不重视,甚至将电影的娱乐性表现视为“低俗”,例如上文谈到的《神秘的大佛》的遭遇。因为电影市场的颓败问题,学界和业界抱着救市的目的于80年代中后期掀起了娱乐片问题的大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三次“对话”和一次“研讨会”上。1986年到1987年《当代电影》编辑部组织了三次“对话娱乐片”的讨论,这三次讨论会的焦点主要在于学术界对娱乐片地位的承认与正视。
张华勋导演备受舆论压力以致后来不敢再接触武打片,他在1987年“对话娱乐片”的讨论会议上讲到:“我之所以耿耿于怀不是为别的,只是有感于当前学术界、理论界和批评界人为地在电影圈里划分层次,高档的、低档的。不是以艺术、贡献论高低,而是从样式论高低。”[5]1988年《当代电影》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当代娱乐片研讨会”,主编陈昊苏更是提出了“娱乐片主体论”的说法;邵牧君在《中国当代娱乐片问题驳议》中指出依然有很多学者对娱乐片的定义没搞清楚,依然存在误解;王云缦的《娱乐片的主体创造和接受心理》阐述了人作为娱乐片的主体,电影创作要尊重观众的审美需求;杨剑明的《论电影的商品性》主张电影创作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应从社会实践出发,认真思考电影艺术生产与人的全面心理之间的多层次关系。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从该不该发展娱乐片,上升到娱乐片主体论和怎样提高娱乐片质量的高度,因此,电影是否该具有娱乐属性这一议题为电影商业市场的振兴做了理论上的铺垫,更为娱乐片浪潮的来临开辟了平坦的道路。
如果说改革开放后娱乐片的第一次热潮以从1980年的《神秘的大佛》(张华勋导演)到1983年的《武当》(孙沙导演)和《武林志》(张华勋导演)为始;第二次热潮以1985年的《峨眉飞盗》(张西河导演)、1986年的《神鞭》(张子恩导演)的出现为标志,那么到1988年出现更大的娱乐浪潮,这一年出现的娱乐型影片占全年故事片总量的60%以上;第三次娱乐片热潮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6]。在80年代中后期娱乐片的创作热潮中,恐怖片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以“恐怖片”为标签的电影中,1985年上映的有:《鬼妹》《古墓惊魂》《深谷尸变》《夜半歌声》;1986年有《碧水双魂》《狐缘》;1987年有《匿名电话》《午夜两点》《罪恶惊魂录》;1988年有《金鸳鸯》《“无罪”杀手》《死亡客栈》《恐怖夜》;1989年有《夜走鬼城》《黑楼孤魂》《凶宅美人头》《夜盗珍妃墓》。可以看出1980年至1989年恐怖片创作主要集中与中后期,这无疑与上述讨论的问题有直接联系。
以上这些恐怖电影中,1989年上映的《黑楼孤魂》现在看来是80年代当中的最佳恐怖片。这部电影无论是海报设计还是影片的视听语言表现都最具“恐怖”特色,并且影片的故事内容又有一定的深刻含义,这些因素让它成为网络上诸多“国产恐怖片十佳”榜单的前几名,所以国内不仅有高质量的恐怖片,还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在当前的情形下,回顾改革开放之后恐怖片的发展,我们发现当时的恐怖片赢得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依然处在被的历史语境之下直至今日。
国产恐怖片在一种特殊的语境下生产,正如在夹缝中生存,改革开放为恐怖片提供的创作机遇依然是一种语境下的创作妥协。为了拿到上映资格,导演此时不具备依靠作品完好表达自己创作思想的权利,而另外一种无形当中的就是一部电影成为意识形态所需时,来自主流意识形态的解读成为一部影片的标签,而这种解读甚至掩盖或者忽略掉了电影中的其它情感表达。
《黑楼孤魂》虽然是当时以及现在国产恐怖片当中的翘楚,但这部电影同样向历史语境做出了本质上的妥协。电影直到结尾之前,观众都知道电影中存在一个叫做小菊的超自然力量,她若有若无的呼吸声以及笑声在老式楼房中回荡,影片中那个当年加害小菊家庭以及勒死她的导演,最后以同样的方式死于她手中。有坊间传言电影的恐怖效果在当时甚至吓得一位观众晕死过去,甚至导致这部电影被禁映。它虽然以现代社会为故事背景并且反映文革之殇,但导演将影片的结尾设计为整部电影其实是一位精神病人在给同房的几位病友讲故事,他们几位也就是故事中的电影主角,所以小菊作为一个超自然力量依旧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也只能出现在精神病人的故事里。
影片结尾一举两得,不仅躲过了官方电影审查的大剪刀,另外使得结局具有一定的讽刺性。但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被的结果,本文认为《黑楼孤魂》电影本身至少经历了三层来自审查的,一是对电影内容和时长的;二是对电影批判力度的;三是对电影表现方式的。以《黑楼孤魂》为代表的恐怖片经历的这三层就是来自历史语境的。而且这样的结果使得后来的国产恐怖片纷纷效仿以获得上映许可,所以这种持续至今。
编者按:近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舆论热点。相比尚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操作的老年网民同样面临网络谣言、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陷阱,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年轻网民。…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